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李晓宏 高乔
近日,2024鼓岭论坛在北京举行,包括“鼓岭之友”成员在内的150余位中美两国嘉宾围绕“跨越文化差异 传承友谊信任”主题进行深入探讨。
鼓岭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中美民间友好交流的一段佳话,承载着两国人民的真挚情感。人民日报不仅见证、记录了鼓岭故事的起始和赓续,更不断挖掘、推广鼓岭情缘所展现的中美友好交往佳话,搭建有利于推动中美民间友好交流的平台桥梁。
讲好鼓岭故事——
从“鼓岭情”到“鼓岭缘”
“总觉得良心上有一种需要,应该把嘎登勒(后译为“加德纳”)夫妇介绍给中国。这感觉时强时弱地催促我已近两年。”1992年4月8日,人民日报“海外记事”专栏刊发的一篇征文作品《啊,鼓岭!》,生动讲述了一个跨越中美、持续数十年的感人故事——
19世纪80年代起,很多美国等西方侨民来到中国福州生活。福州市东郊的鼓岭,气候凉爽,是避暑胜地。每逢夏季,很多侨民选择到鼓岭居住。他们在鼓岭修建别墅、医院、网球场、游泳池、邮局等设施,并与当地居民结下深厚情谊。密尔顿·加德纳的父母便在其中。
2024鼓岭论坛现场。人民日报记者 蒋雨师摄
1901年,加德纳的父母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加德纳来到福州,一住就是10年。1911年,他们举家搬回美国,但儿时生活过的鼓岭成为加德纳魂牵梦萦的地方,他总想有生之年回去看一看,却未能如愿,直到弥留之际,口中仍喃喃不绝:“Kuliang,Kuliang……”加德纳去世后,他的夫人伊丽莎白·加德纳多次来到中国寻找“Kuliang”。后在《啊,鼓岭!》作者刘中汉的帮助下,她从丈夫保留的与中国亲友往来信件上,发现印有“福州·鼓岭”字样的邮戳,终于确认了“Kuliang”就是鼓岭。
1992年,《啊,鼓岭!》在人民日报发表后,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读到了它,便邀请加德纳夫人到访福州。同年8月,加德纳夫人踏上中国土地,来到丈夫生前难以忘怀的鼓岭。9月26日,人民日报国际部记者全程采写的纪实报道《鼓岭情》发表,生动记述了加德纳夫人圆梦鼓岭的故事,令这一中美人民友好的佳话广为人知。
2012年2月,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,在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午宴上讲述了这段鼓岭情缘:“我相信,像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,在中美两国人民中间还有很多很多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,厚植中美互利合作最坚实的民意基础。”同年9月30日,人民日报刊发报道《鼓岭缘》,挖掘出更多中美民间友好交流的感人细节,讲述了更多远方来客结缘鼓岭、寻梦鼓岭的动人故事。
2023年以来,习近平主席先后向“鼓岭缘”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和“鼓岭缘”中美青年交流周致贺信,强调要把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传承下去,发扬光大,希望中美青年“把中美友好传承下去,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,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筑和平、共促进步、共创繁荣”。习近平主席亲自关心、亲自推动中美民间交往,让百年鼓岭故事不断焕发生机。
作为鼓岭故事起始的见证者、鼓岭情缘赓续的记录者,人民日报持续讲好鼓岭故事、传承鼓岭情缘,刊发通讯、专版、评论等多种体裁的报道,制作视频《鼓岭情缘跨越世纪的圆梦之旅》,报道《鼓岭情缘代代传承》被美国媒体转载,引发广泛关注。
“在近40年参与中国商业和政策事务的过程中,我始终受到鼓岭故事的鼓舞,它展现了中美两国人民彼此包容、超越差异、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元的文化叙事。”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·艾伦在视频致辞中说,“这个振奋人心的故事激励了我们中的许多人,积极推动中美民间交流更加密切。”
传承鼓岭情缘——
“友谊的桥梁可以跨越隔阂”
鼓岭的千年柳杉。人民日报记者 高乔摄
如今,行走在鼓岭老街,蜿蜒的青石路,修旧如旧的西式别墅,枝繁叶茂的千年柳杉,还保留着岁月的痕迹。
“30多年来,越来越多各国友人走进鼓岭,探讨传承鼓岭情缘。连年的鼓岭故事相关活动,来者无数、佳话频传,鼓岭已成蜚声中外的和平友好圣地。”刘中汉说。
美国鼓岭文化研究专家穆言灵的丈夫穆彼得,与加德纳一样,都是在鼓岭长大的孩子。2016年,穆言灵在美国成立“鼓岭之友”组织,将许多曾经生活在鼓岭的美国人及其后人聚集起来。如今,“鼓岭之友”成员已达50余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