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题:“秒没”的消费券竟成“黄牛”生意经?
新华社“新华视点”记者周蕊、宋佳、程思琪
天津发放餐饮、文旅消费券,累计额度达1600万元;海南三亚投入7450万元开展消费券促消费活动;广州陆续发放1亿元“食在广州”餐饮消费券……近期,多地持续发放消费券,“真金白银”点燃消费热情。
然而,“新华视点”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紧俏的消费券被“黄牛”“截胡”,在网络平台上倒卖;还有一些“黄牛”勾结商家,利用消费券虚假消费,骗取补贴。
“秒没”的消费券被谁抢了?
这段时间,上海市民王女士几次抢消费券都未果。“为了抢券,不仅给手机装了能精准到毫秒的‘悬浮闹钟’,还借鉴网上经验用筋膜枪‘机打’点击页面,都没抢到。”
社交平台上,经常可见“抢不到券”“消费券去哪里了”等吐槽帖。“刚开始发的几轮还能抢到,现在真是‘秒没’,掐点抢、多人同时抢,都没用。”网友兔兔说。
“XX消费券800减250,感兴趣的私”“代抢X月X日消费券”……网络平台上,代抢和售卖消费券却成了“黄牛”的生意经。
记者联系上一名“黄牛”,对方表示可以代抢某地消费券。最近一期消费券分为满2000元减200元、满3000元减500元、满10000元减1000元、满20000元减2000元和满30000元减3000元五种面额,根据面额不同,“黄牛”收取代抢费90元至220元不等。“需要哪个面额抢哪个,大额券你们自己很难抢到。”
按照“黄牛”要求,记者提供了领券平台的个人账号;一番讨价还价后,以100元的价格由“黄牛”代抢“满10000元减1000元”面额的消费券。
发券当日,记者用其他账号与“黄牛”同时抢券,发现“满10000元减1000元”面额的消费券刚点进去就显示已抢光;然而“黄牛”却抢到了。“黄牛”还向记者展示已抢到的多张更大面额的消费券。
通过“黄牛”抢到的消费券能正常使用吗?
记者在多地尝试后发现,尽管核验方式有所不同,但基本顺利无阻。比如,“黄牛”通过记者账号代抢的消费券,记者可以直接验券;“黄牛”自行抢购的消费券,记者核验时只需出示其发来的手机截屏页面,或将商家支付码拍摄给“黄牛”;如需人脸识别,“黄牛”则与记者视频通话进行验证。
近期,多地商务、市场监管、公安等部门已采取措施,打击“黄牛”哄抢倒卖消费券现象。上海警方破获两起涉消费券违法犯罪案,抓获的18名犯罪嫌疑人中,多名是抢券“黄牛”。四川等地有关部门表示,持续加强对消费券发放的监管,严厉打击“黄牛”抢券等不法行为。
揭秘“黄牛”抢券手法
记者询问一名“黄牛”,为何他能抢到而自己抢不到?对方回复:“用了技术。”
多地民警介绍,“黄牛”抢券,有的是人工抢,有的是使用外挂软件。“比如,软件能提前定时、自动抢单;可以模拟抢单指令,进行更密集的请求;还能绕过验证码、平台的防御系统,直接提交数据到后台。”一位基层民警说。
业务安全公司顶象的反欺诈专家肖云(化名)告诉记者,“黄牛”拼的是速度。外挂软件的运行速度远快于人工,有些“黄牛”可以通过一台电脑,同时操控几十台甚至成百上千台设备进行抢券,成功率自然更高。
记者注意到,为实现精准发放消费券,多地要求仅限定位在当地的消费者领取;然而,一些IP地址在异地的“黄牛”却能照领不误,二手平台上也出现了不少外地IP销售本地消费券的怪现象。
肖云解释称,一些“黄牛”借助软件模拟IP地址、修改GPS定位后实施抢券。“网上改定位的软件很多,便宜的就十几块钱,技术门槛不高。”
据了解,上海警方近期抓获的消费券“黄牛”,正是通过软件改变手机定位实施抢券。多地此前破获的相关案件中,“黄牛”同样利用软件修改定位,大量领取消费券。
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“黄牛”还会与商家勾结,抢到大量消费券后,通过虚假消费套取补贴。
近日,上海警方破获的涉消费券违法犯罪案件中,某餐饮店老板郭某伙同门店店长刘某,指使犯罪嫌疑人胡某通过网上发布收购消费券信息、教唆他人修改IP地址异地抢券等方式,收购了大量餐饮消费券,并虚构交易骗取消费补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