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网站首页
  • 国内
  • 国际
  • 原创
  • 科技
  • 财经
  • 体育
  • 法治
  • 汽车
  • 社会
  • 盐碱地变金土地?青海蕨麻奇迹,成活率92%,农

    发布时间: 2025-01-04 14:03首页:主页 > 原创 > 阅读()

    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
    这块地,除了盐啥都没有。

    2009年,青海某盐碱地上一位村民向科研团队感慨。

    这片地里的白霜像雪一样厚,寸草不生。谁能想到十几年后,这片地狱土地被蕨麻给硬生生“征服”了!

    前几天,青藏高原蕨麻产业研究院,宣布在重度盐碱地试种蕨麻成功,植株成活率高达92%。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盐碱地的“魔咒”真的被破解了吗?

    92%的奇迹

    奇迹的突破还得从青海民族大学李军乔教授开始说起。

    盐碱地上寸草不生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共识,只要土地盐碱化也就意味着粮食减产寸草不生,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可避免的要面临贫穷。

    青海盐碱地中的盐分又远超全国其他地区,基本上每一片都是重度盐碱地,妥妥的农业“无人区”,庄稼别想长,用寸草不生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。盐分高,土壤结构差,基本上什么作物都熬不住。

    但李军乔偏不信邪,她和团队将这片“死地”视为必须要攻克的科学高地。但治理盐碱地的第1件事情就是必须找到既能耐盐碱,还得有经济价值的作物。

    当初决定要在盐碱地上种蕨麻时,很多专家都劝李军乔:“你这是天方夜谭,盐碱地里还能种庄稼?

    但李教授不这么想,要做不出来,那是咱功夫不到家;只要认真做总有一天能做出来!

    但地球总会给人类留下一线生机,哪怕是高寒干旱的地区,也依然会有生命的种子留下痕迹,它就是蕨麻!作为青藏高原上的“宝贝疙瘩”,蕨麻不光能吃还能药用,块根富含多糖、皂苷、鞣质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成分,长期食用还能增强免疫力,蕨麻就这样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天赐神果。

    蕨麻的优良基因被李军乔教授看在了眼里,李教授心想,这高原上的“神果”能不能在盐碱地上支棱起来呢?

    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蕨麻在青藏高原好赖也算有个家,虽然干旱寒冷,但土里多少还算有点养分,能让蕨麻生根发芽。

    可想要在盐碱地进行种植却是另一码事儿,植物的细胞中富含水分,土壤里盐分高,自然会跟植物的根系发生平衡,时间长了植物的水分就会沿着根系反向渗透到土壤里,没有植物能逃脱在重度盐碱环境下死亡的铁律。

    经过数年的努力,2009年李教授研发出我国首个人工驯化的蕨麻品种“青海蕨麻1号”,这才算是打开了蕨麻的人工栽培道路。

    为了更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,科研团队从68份蕨麻种质资源中精挑细选,最后“钦定”了63份高耐盐碱性的种子。

    整整五个月,这些研究人员吗跟照顾孩子一样悉心照料这些试验田。结果一出举世震惊——蕨麻在重度盐碱地里的成活率高达92%!这一成功直接打破了盐碱地无法大规模种植作物的“魔咒”。

    而这只是第1步而已,随着蕨麻的进一步种植,研究人员发现蕨麻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可以发生联合作用,能够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,提升土地的通透性。

    这意味着只要继续进行蕨麻种植,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,等到土壤被微生物充分改良之后,未来可以进行更丰富品种种植作物的种植。

    用人类历史上的农业奇迹,来形容蕨麻的种植成功都不夸张,而且真真正正的为我国盐碱地找到了出路。

    15亿亩盐碱地无解?

    我国大约有15亿亩盐碱地,面积之大令人咋舌。其中西北地区的盐碱地问题尤为突出,大面积的土地因为盐碱化严重而无法耕种。

    我国是农业大国,粮食安全关乎国运,如此大面积的土地因为盐碱化的问题,无法耕种不光是对资源的浪费,更关乎国家安全。

    历史上这些盐碱地是农牧民的“心头病”。地不能种,人就没收入,靠天吃饭成了不少农牧民的常态。

    早些年大家为了改良盐碱地想进了办法,修渠排水、引水灌田……什么法子都用过,可这些手段要么成本高,要么见效慢,花费大价钱整治完后,用不上一两年盐分又回来了,地还是没法种。老话儿盐碱地种啥啥不活,十年九不收道出了盐碱地治理的艰难,无奈之下的人们只能对盐碱地放荒。

   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与土壤中盐分累积有关。在一些滨海盐碱地,海水倒灌是盐分来源,而在西北内陆盐碱地,干旱和地下水蒸发导致了土壤盐分大量累计,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盐碱化。

    盐分让土壤结构变得紧实,在土层表面形成了硬壳,水分和空气根本就无法渗透,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。

    盐碱地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农业。大面积盐碱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十分强大。一旦土壤盐分开始积累,原本的植物群落就会逐渐消失,剩下单一的耐盐植物,等到盐分 进一步累积再慢慢变成寸草不生的死亡之地。

   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,进一步恶化土地的生存环境,形成恶性的闭环。

    重塑盐碱地的绿色希望

    青藏高原的成功是我国这些年治理盐碱地的又一次成功,不独青海,这些年中国各地都在进行类似的重新尝试。

    山东科学家探索出了适合不同程度盐碱地的改良模式,通过耐盐作物筛选和精细栽培技术,把大片低产田变成了高效田。

    一些中度盐碱地经过治理后已经降为轻度盐碱地,作物产量提升超过10%。轻度盐碱地种麦子单亩产量达到800斤已经不成问题。

    这种改变不仅提高了农业产量,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收入来源。对他们来说盐碱地已经成了“增收田”。

    青海的蕨麻项目经济效益同样可观,每亩蕨麻的产值在5000元到50000元之间,市场价格一公斤能达到50元以上。而且土壤经过几年的种植结构改良之后,农民也可以转种其他经济作物。这种前期改良,后期收益的模式,让盐碱地成了长期“摇钱树”。

    现在青海的蕨麻项目已经开始进入深加工领域。传统上蕨麻主要用于药材市场,但现在不少企业将其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,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

    科研团队还在研发以蕨麻为主要原料的抗病毒药物和抗缺氧保健品,随着这些产品逐步投向市场,蕨麻产业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。

    属于盐碱地农民的春天终于来了!

    结尾

    科技兴农从来不是一句空话。我国农业科技通过创新和实践正在盐碱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。

    谁说十年九不收的土地只能荒废?如今这些盐碱地不仅长出了蕨麻,还长出了农牧民的希望和笑容。

    从青海的蕨麻到新疆的橡胶草,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植物,背后承载的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,更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广阔前景!

    信息来源:

    从野生到人工 从田间到产业化 青海蕨麻未来可期 中国新闻网 2024-03-24

    中国首次实现重度盐碱地种植蕨麻 2024-03-22 中国新闻网

    盐碱地面积890多万亩,山东运用综合技术寻找耐盐碱密码 2024-11-27 大众日报

    特别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    广告
    广告

    网站首页 - 国内 - 国际 - 原创 - 科技 - 财经 - 体育 - 法治 - 汽车 - 社会

  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: 官方微信: 服务热线:

   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19 ZL资讯 版权所有